飛狐峪,俗稱北口峪,又稱四十里峽,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正南13公里處,是著名的“太行八陘”之一。這里以山峰陡峭,谷幽奇險稱絕,明代大學士、兵部尚書楊嗣昌的《飛狐口記》形容飛狐口的山勢如“千夫拔劍,露立星攢”,山路“回首萬變”,如“珠曲蟻穿”,高處“有如天門”,深處“令人旋踵轉足”。
陳亮 攝
飛狐峪,是一條長達20公里的古峽道。初進飛狐峪,谷寬澗淺,往里地勢越來越高,峪口時寬時窄,奇險無比,但是一路的風景美不勝收,七姑娘峰、一柱香、一線天等景觀都能給人留下無限遐想。
王壽鵬 攝
高毅 攝
吳培銀 攝
夏天,這里滿山翠綠、奇花異草,空氣涼爽宜人,是一個避暑的好去處;秋天,飛狐峪更是美得讓人流連忘返,大山色彩繽紛,野果子隨處可見,成群的牛羊,還有身邊飛過成群的鳥兒,使飛狐峪如同一幅美麗動人的油畫。
肖萍 攝
飛狐峪,素有“扼晉冀咽喉,樹燕趙屏藩”之稱,歷史上曾是重要的關隘和商道,發生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歷史典故。其中,楊六郎“一箭射三川”的故事流傳較廣。
相傳北宋年間,楊六郎與遼國重新議定疆界,約定遼國退讓一箭之地。楊六郎站在飛狐之地張弓搭箭,一箭射出,竟將飛狐峪一座座山峰射穿,又越過了壺流、桑干二川,箭才穩穩地插在一座大山上。遼國懾于楊六郎的神勇,只好讓出了箭羽穿越的三川之地。在飛狐峪中的東山峰頂有一圓洞,遠遠望去,透光見天,在太陽的照耀下,光芒四射,被稱為楊六郎“一箭射三川”的“箭眼”。
飛狐峪,彎彎有洞天,處處含勝景,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杰作,如不能親身走上一遭,不免令人扼腕嘆息。
統籌:魏潔
執行:武殿森 馮國東 裴浩東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