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這賦予我們農業科技工作者新的使命。”全國兩會閉幕后,3月12日,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雜交谷子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張家口市農業科學院首席專家趙治海返回市里,第一時間傳達兩會精神,并迅速投入到工作中。
“兩會上,我們的胚芽小米吸引了眾多農業專家的關注。我們要繼續加大產品推廣力度,讓更多消費者了解和接受胚芽小米。”12日下午,趙治海和市農科院的技術骨干一起研討了“張雜谷”的推廣工作,他說,只有吃小米的量逐步提高,恢復谷子的主糧地位指日可待。
今年參加全國兩會,趙治海照例帶上了他心愛的谷子。這次他帶的不是谷穗而是一種谷子深加工產品——胚芽小米,這是他和團隊在谷子領域研創的新成果。
胚芽小米和普通小米有什么不同?趙治海告訴記者,簡單講,胚芽小米就是可以發芽的小米,是一種全谷物產品,是指采用谷物或糙米為原料加工的、米胚保留率達到一定要求的商品米,能保留谷物中90%以上的人體必需元素。每100克小米留胚米含膳食纖維約3.5克,而普通小米約含1.6克,所以,胚芽小米的營養價值更高。
于是,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他提出關于從娃娃抓起宣傳小米胚芽米的建議。他認為,小米是我國重要的傳統谷物,中國人吃小米有8000年歷史,可以說中國人的腸道是被小米篩選過的。家庭、學校、社會應從娃娃抓起,培養全谷物消費意識,從開展校園科普教育、融入校園餐和家庭飲食、打造兒童專屬小米留胚米食品等方面,從小培養孩子吃小米的習慣,吃出健康。
致力谷子育種40多年,趙治海帶領團隊培育“張雜谷”品種20多種,基本覆蓋了國內谷子適播區的所有生態類型。特別是近年來對“張青谷”系列飼用谷子的研發推廣成果顯著。他介紹,飼用雜交谷子兼具生物量大、耐旱節水、粗蛋白含量高等優勢,如果大規模推廣種植,可以有效緩解我國優質飼草自給率不足的問題。所以,他提出發展飼用雜交谷子產業,增加優質飼草來源的建議,打造谷草種業“中國芯”,實現“藏糧于畜”。
推廣“張雜谷”廣泛種植的前提是確保農民的基本利益。在全國兩會上,趙治海還提出關于中國人保與中國農業再保險公司開展張雜谷收入再保險的建議,為實現農民穩定增收提供保障,切實提高農民和企業的增種信心。
趙治海表示,種子這個農業“芯片”,關系國家糧食安全,關乎農業效益和農民收入,關涉農產品全球競爭力。近年來,張家口依托獨特的自然條件,已初步形成以馬鈴薯、燕麥、谷子、豆類等耐寒抗旱雜糧作物為核心的特色農業繁育基地,張雜谷、馬鈴薯、燕麥、鮮食玉米、亞麻育種水平處于國際國內領先地位,已育成谷子、燕麥、藜麥等特色農作物品種361個。為此,他提出關于支持張家口打造“國家北方特色農作物良種繁育基地”的建議。將張家口打造成為以種業科研為引領、以特色品種為基礎、以種企合作為支撐,集育種、擴繁、推廣、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國家北方特色農作物良種繁育基地”。
“作為一名農業科技工作者,我將深入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持續為育種事業,推動種業科技自立自強,做出新的貢獻。”趙治海說。記者 張鳳燕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